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: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。”市直文广新系统党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用党建项目化管理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,提
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,为“五个泉州”建设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,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。
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,聚力唱响新时代主旋律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发挥党员“文化名家”的优势,总结推广党员“‘双创’工作室”的经验做法,精心创排一批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地方戏曲和广播影视作品,深入开展“新时代·新风采”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活动,持续掀起宣传热潮。要加大剧目创作扶持力度,实施戏曲振兴工程,加强现实题材创作,精心策划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、宣传“晋江经验”等重大主题活动,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、弘扬泉州优秀传统文化、展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精品力作,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,扩大泉州文化影响力。
深化“三级联创”机制,激发文化发展创新活力。要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,深化党建“三级联创”工作机制,建立公共文化单位三级党建共建联盟,通过“机制联建、资源联享、活动联办”方式,使“送文化”和“要文化”匹配起来,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。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,加紧补齐文化民生短板,深入实施“三个一批”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和“万千百十”文化惠民工程,推进公益性文艺演出全覆盖,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。建立闽南传统文化保护“泉州模式”,加快推动文化遗产“活态”保护传承与利用,发展“文化+”新兴业态,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,打造“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”的泉州古城。
运用“互联网+党建”模式,拓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效。要适应新时代需求对优质文化产品的新期待,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党建领域,运用“互联网+党建”模式整合文化资源,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,打造文化惠民党建品牌“升级版”。紧扣市委市政府“转型攻坚、聚力跨越”工作主线,接续开展“一支部一品牌”活动,巩固提升“数字图书馆”“博物馆+微联盟”等活动实效,策划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项目,加快建设“泉州文化云”项目,聚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资源,打造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,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配送,解决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让党建活动更加接地气、聚人气。
分子公司 ┊ 联系我们 ┊ 闽ICP备14017963号-1 ┊ 技术支持 |